必读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 >

第7部分

抗日之-第7部分

小说: 抗日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少愚的第四大队划归到空军第四路指挥所。但是由于训练措施正在准备且首都防空任务繁重,暂时还未登上浮空基地接受新训练。何俊才将库存的一些小型无线电设备通过装备部对第四大队所属的两个I-152中队和一个I-16中队进行改装,有了这些通信设备,再加上浮空基地的信息优势,应该能增强重庆上空的防空能力。

进入1940年后,日本大本营陆军部认为零散的对重庆轰炸不能收到真正效果,必须配合地面上进攻,才能彼此促进。5月1日,敌11军发动了宜昌战役,次日,大本营陆军部指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可自今日起实施空中进攻作战。”1940年5月13日,侵华日军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日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部达成了轰炸中国大后方的《陆海军中央协定》,企图通过对我重庆、成都的政治军事目标的轰炸,加以地面进攻,彻底打消我抵抗意志,这次行动的代号定为“101号作战”。此后日本陆军主要以山西运城为基地,海军以汉口为主要基地对重庆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

在何俊才原来的时空,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0;0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其目的是希望透过制造大量平民杀伤,以瓦解对方抵抗的士气。故此轰炸时不分前线及后方,亦不以军事目标为主要对象,反而多以为居民区、繁华的商业区等为目标。日本在轰炸中使用了燃烧弹,陪都在一片废墟中呻吟。

上帝让何俊才来到这个时空,他肯定不能让这悲惨的历史一幕重演!

“据收到的情报分析,一直到今年8月前,日本海军和陆军正在更新其战斗机,这段时间日军对我们的轰炸将没有战斗机护航,这是一个好机会。8月后陆军将更换为‘九七式战斗机’,海军将使用‘零式’战斗机,这两种战斗机性能全面优于我军现在正在使用的苏制‘伊’系列战斗机”。何俊才在浮空基地空勤指挥室向新成立的参谋处以及第四路空军指挥部人员介绍到。

何俊才面前摆这今天的《申报》。6月14日,日本向各国发出通告,公然要求各国驻华使馆迁至他们划定的弹子石以南龙门浩一带“安全区”,以便放手轰炸重庆市区。而部分政府官员尽然建议将政府部门也搬到安全区去,这真是对中国空军的巨大羞辱,一定要打一次大胜仗来鼓舞士气。

“参谋处拟定两份计划,8月之前的重庆防空计划和8月初的主动出击计划,争取尽可能多地将敌新式战斗机歼灭在地面上。”参谋长胡百赐分析后安排道。

“是!”参谋处处长严武站起来回答。

“另,情报处处长黄静波,请尽快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情报班子,负责对内和对外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胡百赐接着安排。

“胡将军,建议优先收集山西运城和汉口的机场情报,根据之前的一些消息,这两个地方是日本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的大本营。”何俊才补充道。自己来到这里后不知道会对历史有哪些影响,吃老本吃不了多久,还是要尽快建立情报机构,提前预警,另外也便于对这些基地的攻击。

“何上校,委员长将我们空军中的王牌,第四大队交给你,还有广阳坝、白市驿机场也归你空军第四路指挥部指挥,希望你能负担起首都的防空工作。同时也能支持驻扎成都的空军第三路指挥部的防空工作。”毛邦初看了C3I系统的演示后,对重庆和成都两地的防空有了直观的认识。

“何上校,请你尽快挑选和训练人员,充实第四路指挥部。”黄镇球补充道。

“卑职谨遵两位长官的指示,坚决完成任务!”何俊才回答道。

-----------------------------

接下来的一两天时间,何俊才跟设备部的黄光锐和其下器材处的梅龙安讨论如何将浮空基地武装到牙齿的事宜。当何俊才将黄光锐等人带到维修间后,一干人等都是两眼放光的状态。这里的工具、器械都是见所未见的,比起自己原来手工的方式不知道先进了多少,何俊才只有胡编说是国外购买的。

何俊才控制着牵引机将一架DK-2对抗飞机从机库拉到维修间,向众人介绍这款运动飞机的参数。

“这款飞机是按照民用飞机来设计的。它使用了一款非常特别的发动机,这是它最大的秘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同于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的气冷或液冷活塞式发动机,它效率更高,结构更简单,但对材料要求很高,短期类我们可能难以制造。”

“这款飞机采取常规气动布局,翼展11。14米,机长9。86米,机高3。40米,这倒是跟我们目前的主流战斗机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它采用了前三点起落架布局,这样在起降的时候冲击力较小。”

“机身采用了铝合金设计,这点跟日军即将准备的‘零式’战斗机类似,所以目前空重只有151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3500千克。目前的最大速度有590千米/小时,但是加装武器和装甲后会下降。即使这样,也可以算目前飞的最快的战斗机,略高于日军即将装备的‘零式’。”

黄光锐等人再次激动起来。“这是我活了半辈子以来看到最漂亮、最威武、最具备‘攻击性’的飞机”黄光锐抚摸着DK-2的流线型机身。这位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先驱眼眶有点湿润,“看来不光是中央航空研究所要搬上来,几大飞机制造和维修厂,还有发动机制造厂也要派人来学习吸收这些新技术啊。何老弟,以后少不得叨扰你了。”

“黄将军。。”

“何老弟,要是你不嫌弃,我们以兄弟相称吧。”

“那我就不矫情了,只要是我能帮上忙的,黄兄你尽管开口,一切了国家!”何俊才借着杆子往上爬,自己虽然掌握了一些技术,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工业薄弱,要如何发展还得靠着黄光锐这种本土精英才行。

“我的想法是,留下3架备用和研究,将剩余32架DK-2装上武器和装甲,拆除部分无用设备,在后座加装油箱,形成战力,用于护卫浮空基地。这些还请黄兄和梅处长多多协助,时间紧迫啊。另外浮空基地的地勤和DK-2的维护保养跟目前使用的不同,希望黄兄帮我们第四路指挥部培训一批出来。”何俊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另外,浮空基地外围有几十具近程防御系统,但是目前只有控制系统没有武器系统,我计划装上航炮,但是到底多大的口径等需要请黄兄和梅处长考察后决定。这些近程防御系统可以改装成无人控制,直接在控制台通过中央雷达来控制”何俊才系统给浮空基地加装最后一道防线,希望这个永远不会被用上。

“何上校,你说的几个改装等我们具体测量以后给您拿出一个方案。”梅处长看到顶头上司已经跟何俊才兄弟相称了,配合地说道。并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这么先进的技术的,这也是证明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感谢黄兄和梅处长。”何俊才接着简单教了一遍大家维修间设备的使用,并拿出早就打印好的厚厚的使用手册和说明书。

趁着大家在消化吸收的时候,何俊才邀请黄光锐到他自己的房间中,有一些事情需要私下谈。

“看着窗外的白云,这么悠悠闲闲地喝茶,感觉像神仙一样啊,想不到我还会有这么一天。”黄光锐感叹道。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将会实现复兴。”何俊才又盗用了一句名言。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有志者事竟成。看到浮空基地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但是我看到何老弟你,总感觉你跟我们这些人不一样,你好像能预知未来似的。”黄光锐笑着说。

“那当然,我的眼睛能看到未来。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何俊才无厘头地说出了后世一句名言。

“看来我也是信了,哈哈哈。”黄光锐很配合的说道。

。。。。。。。。。。。。。。。。。

今天要陪咱家老爷子买运动鞋,早早起来送更。

新人求推荐,求收藏,周末愉快!

第一卷初入抗战 第八章 发展大计(第二次小改)

“今天请黄兄来,不但是想拜托您将浮空基地进行武装,我还想跟你请教一下当前空军装备的发展情况。因为我刚回中国,这方面情况还不太清楚。”何俊才一遍喝茶一边说。他需要了解当前中国的现状,好利用自己掌握的跨时代的知识来尽快提升中国军队的实力。

“中国现在军工业很差,原来还可以自行研制飞机,枪械更是可以自己制造。但是随着日寇占领了原来的主要工业重镇上海、武汉、南昌等,我们的制造业受到了沉重打击。其中部分设备虽然搬迁到西南来,但是由于交通、资源、熟练工人等原因无法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每每想到这些,黄光锐就是一肚子苦水。“重工业不济,军事工业就更无法谈起。现在我们只能制造步枪和子弹,其余飞机、汽车、大炮只能保持维修”。

“况且目前也难以从国际上获取援助,美国保持中立,英法自身都难保,苏联在今年3月后已经逐步撤回了援华飞行员和专家,只剩一个战斗机大队的人员了,”况且目前的出海口都在日本人的威胁下,只有走缅甸、香港运输部分紧急物质。”黄光锐继续说。

“看来国内的情况真实不容乐观,我说怎么刚开战的时候中日空军尚能一战,现在是一边倒了。”何俊才这才明白要民国时期那些实业兴国的前辈的睿智。

“黄兄,我手上有一些技术,我们来看看能否用得上。”何俊才整理了领先现有各国技术水平五年内的一些新技术。“比如:大规模的抗生素生产、雷达技术、电子技术等。其中一些是我们能制造的,我们可以引进设备进行制造后自用和出口。其他一些国内难以制造,能否在美国成立公司,利用那里的设备、人员生产?”

何俊才将这几天晚上整理一个列表递给黄光锐。黄光锐快速浏览了一遍,嘴巴张大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如果这上面的记录都是真实的,那可真是解决了大问题了。”黄光锐感叹海外华人的间谍功夫可真是深啊,一些明显是尖端的军事科技都能搞到手。

“我看行,回头我向周至柔总司令建议成立装备部海外支部。当前驻美空军武官陈庆云以前是我的同事,对装备事宜非常熟悉,我觉得他可以承担起海外的工作。”黄光锐迅速找到了一个适合的人。

“那太好了。我觉得首要的是建立在美国的基地,正式的军事物质、设备的采购与暗地里建立和收购的企业分别由不同的人来负责。可以考虑在美国偏远但是交通发达的地方建立物质中转站,利用浮空基地远程运输的优势直接从美国运到重庆的璧山基地。我估计时间也就是20到30个小时就行,比现有的方式快多了。”何俊才接着建议。

“对啊,神不知鬼不觉,这本来就是浮空基地的优势嘛,哈哈哈。”黄光锐这个装备部部长对浮空基地报有很大的期望。

“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